摘要
旋風式除塵器是依靠含塵氣體在除塵器內快速旋轉、離心力促使顆粒粉塵與氣體分離,因此其結構、原理與其他機械式除塵器截然不同,運行操作和維護管理也顯得特別重要。旋風式除塵器的操作包括啟動、運行、停車,維護工作主要是常見故障的分析、排除和預防。
顆粒粉塵旋風除塵運行操作維護管理
1
旋風除塵器的正確操作
1.1啟動前的準備工作
1)檢查各連接部位是否連接牢固。
2)檢查除塵器與煙道,除塵器與灰斗,灰斗與排灰裝置、輸灰裝置等結合部的氣密性,消除漏灰、漏氣現(xiàn)象。
3)關小擋板閥,啟動通風機、無異常現(xiàn)象后逐漸開大擋板閥,以便除塵器通過規(guī)定數(shù)量的含塵氣體。
1.2運行時技術要求
1)注意易磨損部位如外筒內壁的變化。
2)含塵氣體溫度變化或濕度降低時注意粉塵的附著、堵塞和腐蝕現(xiàn)象。
3)注意壓差變化和排出煙色狀況。因為磨損和腐蝕會使除塵器穿孔和導致粉塵排放,于是除塵效率下降、排氣煙色惡化、壓差發(fā)生變化。
4)注意除塵器各部位的氣密性,檢查旋風筒氣體流量和集塵濃度的變化。
1.3作業(yè)后的技術工作
1)為防止粉塵的附著和腐蝕,除塵作業(yè)結束后讓除塵器繼續(xù)運行一段時間,直到除塵器內完全被清潔空氣置換后方可停止除塵器運行。
2)消除內筒、外筒和葉片上附著的粉塵,灰斗內的粉塵。
3)必要時修補磨損和腐蝕引起的穿孔。
4)檢查各部位的氣密性,必要時更換密封元件。
5)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規(guī)定對風機進行例行保養(yǎng)。
2旋風式除塵器的維護
旋風式除塵器運行時應穩(wěn)定運行參數(shù)、防止漏風和關鍵部位磨損、避免粉塵的堵塞,否則將嚴重影響除塵效果。
2.1穩(wěn)定運行參數(shù)
旋風式除塵器運行參數(shù)主要包括:除塵器入口氣流速度,處理氣體的溫度和含塵氣體的入口質量濃度等。
1)入口氣流速度。對于尺寸的旋風式除塵器,入口氣流速度增大不僅處理氣量可提高,還可有效地提高分離效率,但壓降也隨之增大。當入口氣流速度提高到某一數(shù)值后,分離效率可能隨之下降,磨損加劇,除塵器使用壽命縮短,因此入口氣流速度應控制在18~23m/s范圍內。
2)處理氣體的溫度。因為氣體溫度升高,其粘度變大,使粉塵粒子受到的向心力加大,于是分離效率會下降。所以高溫條件下運行的除塵器應有較大的入口氣流速度和較小的截面流速。
3)含塵氣體的入口質量濃度。濃度高時大顆粒粉塵對小顆粒粉塵有明顯的攜帶作用,表現(xiàn)為分離效率提高。
2.2防止漏風
旋風式除塵器一旦漏風將嚴重影響除塵效果。據(jù)估算,除塵器下錐體或卸灰閥處漏風1%時除塵效率將下降5%;漏風5%時除塵效率將下降30%。旋風式除塵器漏風有三種部位:進出口連接法蘭處、除塵器本體和卸灰裝置。引起漏風的原因如下:
1)連接法蘭處的漏風主要是螺栓沒有擰緊、墊片厚薄不均勻、法蘭面不平整等引起的。
2)除塵器本體漏風的主要原因是磨損,特別是下錐體。據(jù)使用經(jīng)驗,當氣體含塵質量濃度大過10g/m3時,在不到100天時間里可以磨壞3mm的鋼板。
3)卸風裝置漏風的主要原因是機械自動式(如重錘式)卸灰閥密封性差。
2.3預防關鍵部位磨損
影響關鍵部磨損的因素有負荷、氣流速度、粉塵顆粒,磨損的部位有殼體、圓錐體和排塵口等。防止磨損的技術措施包括:
1)防止排塵口堵塞。主要方法是選擇優(yōu)質卸灰閥,使用中加強對卸灰閥的調整和檢修。
2)防止過多的氣體倒流入排灰口。使用的卸灰閥要嚴密,配重得當。
3)經(jīng)常檢查除塵器有無因磨損而漏氣的現(xiàn)象,以便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杜絕。
4)在粉塵顆粒沖擊部位,使用可以更換的抗磨板或增加耐磨層。
5)盡量減少焊縫和接頭,有的焊縫應磨平,法蘭止口及墊片的內徑相同且保持良好的對中性。
6)除塵器壁面處的氣流切向速度和入口氣流速度應保持在臨界范圍以內。
2.4避免粉塵堵塞和積灰
旋風式除塵器的堵塞和積灰主要發(fā)生在排塵口附近,其次發(fā)生在進排氣的管道里。
1) 排塵口堵塞及預防措施。引起排塵口堵塞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大塊物料或雜物(如刨花、木片、塑料袋、碎紙、破布等)滯留在排塵口,之后粉塵在其周圍聚積;二是灰斗內灰塵堆積過多,未能及時排出。預防排塵口堵塞的措施有:在吸氣口增加一柵網(wǎng);在排塵口上部增加手掏孔(孔蓋加墊片并涂密封膏)。
2)進排氣口堵塞及其預防措施。進排氣口堵塞現(xiàn)象多是設計不當造成的——進排氣口略有粗糙直角、斜角等就會形成粉塵的粘附、加厚,直至堵塞。
3旋風式除塵器故障排除
旋風式除塵器常見故障的現(xiàn)象、原因分析及排除方法見下表。
故障現(xiàn)象 | 原 因 分 析 | 排 除 方 法 |
殼體縱向磨損 | (1)殼體過度彎曲而不圓,造成盛況凸塊 (2)內部焊縫未打磨光滑 (3)焊接金屬和基底金屬硬度差異較大,鄰近焊接處的金屬因退火而軟于基體金屬 | (1)矯正消除凸形 (2)打磨光滑,且和殼內壁表面一樣光滑 (3)盡量減小硬度差異 |
殼體橫向磨損 | (1)殼體連接處的內表面不光滑或不同心 (2)不同金屬的硬度差異 | (1)處理連接處內表面,保持光滑和同心度 (2)減少硬度差異 |
圓錐體下部和排塵口磨損,排塵不良 | (1)倒流入灰斗氣體增至臨界點 (2)排灰口堵塞或灰斗粉塵裝得太滿 | (1)單筒器,防止氣體漏入灰斗或料腿部;對于多管器,應減少氣體再循環(huán) (2)疏通堵塞,防止灰斗中粉塵沉積到排塵口高度 |
氣體入口磨損 | 原因同殼體磨損 | (1)對于切向收縮入口式除塵器,消除方法同殼體的預防措施 (2)對于平直擴散入口式除塵器,可在易磨損部位設置與內表面平齊的 且能更換的磨板 |
撩撥管磨損 | 排塵口堵塞或灰斗中積灰過滿 | 疏通堵塞, 減少灰斗積灰高度 |
壁面積灰嚴重 | (1)壁面表面不光滑 (2)微細塵粒含量過多 (3)氣體中水氣冷凝,出現(xiàn)結露或結塊 | (1)處理內表面 (2)定期導入含粗粒子氣體擦清壁面;定期將大氣或壓縮空氣引進灰 斗,使氣體從灰斗倒流一段時間,清理壁面,保持切向速度15m/s以上 (3)隔熱保溫或對器壁加熱 |
排塵口堵塞 | (1)大塊物料式雜物進入 (2)灰斗內粉塵堆積過多 | (1)及時檢查、消除 (2)采用人工或機械方法保持排塵口清潔,以使排灰暢通 |
進氣和排氣通道堵塞 | 進氣管內側和排氣管內外側的積灰 | 檢查壓力變化,定時吹灰處理或利用清灰裝置積灰 |
排氣煙色惡化而壓差增大 | (1)含塵氣體性狀變化或溫度降低 (2)停止時煙塵未置換,造成筒體塵灰堆積 | (1)提高溫度,改善氣體性質 (2)消除積灰 |
排氣煙色惡化而壓差減小 | (1)內筒被粉塵磨損而穿孔,使氣體發(fā)生旁路 (2)上部管板與內筒密封件氣密性惡化 (3)外筒被粉塵磨損,或焊接不良使外筒磨損穿孔 (4)多管除塵器的下部管板與外筒密封件氣密性惡化 (5)灰斗下端或法蘭處氣密性不良,有空氣由該處漏入 (6)卸灰閥不嚴,有漏風現(xiàn)象 | (1)修補穿孔 (2)調整式更換密封件 (3)修補 (4)調整或更換盤根 (5)檢查并處理,保持嚴密 (6)檢修或更換卸灰閥 |